BOB BanDao Sports - 小象太猛!线下商超能否逃脱被 “团灭” 的命运?
2025-07-28
三、供应链革命:去经销商化的生死实验
山东寿光菜农张建国的手机上,有一个专门接收小象超市订单的 APP。"昨天下午接了 500 斤黄瓜的订单,今天一早采收、分拣、装车,中午就能到济南的前置仓,傍晚就能上消费者的餐桌。" 这种从田间到餐桌的直接连接,正在摧毁传统经销商体系。
小象正在推进零售业最激进的供应链实验:将合作经销商从 300 家砍至 3-5 家,仅保留进口食品等高壁垒品类。据相关媒体获得的内部资料显示,2024 年小象的源头直采比例已突破 85%,生鲜品类实现 100% 产地直通,这意味着数千名传统经销商被挡在了供应链门外。
上海某食品批发市场,经销商老王的仓库里还堆着 300 箱专为小象定制的调味料。这些印着 "小象超市专供" 的商品,如今外包装上多了个 "唯一经销商" 的标识。"这其实就是最后的晚餐," 老王苦笑着说,"以前他们要货量很大,但现在直接找厂家了,我这个 ' 唯一 ' 其实就是 ' 最后 '。" 据批发市场管理方统计,2024 年有超过 60% 的食品经销商失去了与大型连锁超市的合作。
去经销商化带来的成本优势显而易见。采购层级从 3-5 级压缩为 1-2 级,供应链长度从平均 1500 公里缩短至 500 公里,采购成本占比从 18%-22% 降至 10%-12%。某知名酱油品牌的出厂价是每瓶 8 元,经经销商、批发商等环节后,传统超市的进货价变成 12 元,而小象直接从厂家采购,成本仅 9.5 元,这就是 12% 的成本黑洞。
但这场革命也伴随着阵痛。东北某大米厂商为承接小象订单,被迫投资 300 万自建分拣仓,招聘 20 人的电商运营团队,人力成本暴涨 40%。更棘手的是账期问题,传统模式下经销商先款后货,厂家没有资金压力;而直接对接小象后,账期延长至 45 天,现金流压力陡增。某调味品企业的销售总监透露:"虽然供货价提高了 5%,但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加起来,实际利润反而降了。"
即便是保留的 "唯一经销商",日子也不好过。某进口巧克力品牌为保住小象渠道,接受了 15% 的压价,虽然获得了排他性合作,但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。"我们相当于变成了他们的物流服务商," 经销商坦言,"以前靠差价赚钱,现在只能赚点仓储配送费。"
这场去经销商化的革命,本质上是供应链权力的重新分配。当小象的采购量达到某品类市场份额的 20% 时,议价权就完全掌握在平台手中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报告指出:"零售平台正在变成供应链的主导者,制造商和经销商都必须适应这种新的生态位。"
小象的野心早已超越中国市场,一场全球即时零售的重构战正在打响。
2025 年 8 月,北京望京和杭州未来科技城将同时开出 "快乐猴" 硬折扣超市。这个小象旗下的新品牌,800-1000 平方米的门店里,标品价格比传统商超低 25%。"快乐猴" 的杀手锏bsports必一体育是复用小象去中介化的供应链,某款知名洗发水在传统超市卖 58 元,这里只卖 39 元。据媒体报道,"快乐猴" 的自有品牌 "象优选" 占比高达 35%,从包装到配方都针对折扣市场定制,彻底绕开了经销商体系。
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打法,直指传统商超的腹地。在北京某社区,"快乐猴" 试点店开业首日就吸引了 3000 客流,其中 60% 是从周边超市转过来的。"同样的牛奶便宜两块五,为什么不买?" 正在结账的居民李阿姨的话,道出了硬折扣模式的杀伤力。小象计划三年内将 "快乐猴" 扩展至 500 家,形成对传统超市的包围之势。
与此同时,小象的海外扩张已在中东取得突破。2025 年 6 月登陆沙特利雅得的 Keemart,用 1.9 元特价芒果迅速打开市场。在 AI Yasmin 和 Granada 区的前置仓里,200 名本地骑手穿梭配送,将椰枣、鲜切水果等商品 30 分钟内送达。Keemart 的本地化策略很明确:依托美团外卖海外版 Keeta 的流量和配送网络,商品结构上清真食品占比达 60%,价格比当地超市低 15%-20%。
利雅得居民法蒂玛已经习惯了在 Keemart 下单:"以前买新鲜椰枣要去周末市场,现在手机下单半小时就到,还更便宜。" 据《日经亚洲评论》报道,美团计划未来五年投入 10 亿美元,将这套模式复制到巴西、印尼等新兴市场。
支撑这一切的是巨额的技术投入。美团 2024 年财报显示,用于即时零售的研发费用达 212 亿,相当于行业前十企业的总和。在北京总部的 AI 实验室里,"超脑" 系统每季度迭代一次,最新版本将配送效率再提升 28%,单均成本降低 0.8 元。无人机配送已拓展至国内 53 城,八达岭长城航线创行业先例,在沙特也已启动测试。
更关键的是品控技术的突破。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临期商品,二维码溯源系统实现批次管理,AI 品控模型将损耗率从 3% 压至 1.5%。在山东寿光的蔬菜基地,每个采收箱都有 RFID 标签,记录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,这些数据实时同步至小象的区块链系统,彻底消除了对经销商质检的依赖。正如美团首席科学家所言:"技术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即时零售的基础设施。"
当小象的算法重构着零售世界,传统商超的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。
武汉中百仓储的应对颇具代表性。他们联合湖北 5 家区域商超成立 "荆楚鲜盟",抱团对接产地直采,使采购成本降低 30%。在武汉某门店,负责人指着新上线的前置仓说:"我们用 300 平方米的仓库服务 3 公里范围,虽然订单量不如小象,但周转天数从 10 天降到了 4 天。" 这种区域联盟 + 小型前置仓的模式,为区域商超找到了一条活路。
上海某食品经销商的转型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。失去小象订单后,他将仓库改造成小象的区域分拣中心,承接末端分拣业务。"以前赚差价,现在赚服务费,虽然利润率低了,但风险也小了。" 这种从经销商到供应链服务商的转变,使他的团队从 30 人精简到 15 人,反而实现了盈利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研显示,已有 20% 的经销商完成了类似转型。
在实体店体验上,传统商超正用 "温度" 对抗算法。北京某老牌超市在生鲜区设立 "先尝后买" 专柜,试吃使车厘子转化率暴涨 40%;南京社区店推出 "免费配送早餐" 服务,老年客群复购率提升至 68%。这些人情味的服务,恰恰是纯线上零售难以复制的。"年轻人可能为了便宜几块钱等半小时,但老年人更认我们的服务。" 南京某社区超市老板的话,道出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。
数字化转型则是必答题。盒马鲜生重启前置仓构建 "1+N" 网络,AR 试吃技术提升转化率 35%;山姆会员店凭借 "极速达 + 全城配" 双模式,2024 年线上订单占比突破 45%。这些成功案例证明,传统商超并非没有机会。但有媒体指出:"盒马 GMV 突破 750 亿元实现首次盈利,证明转型可行,但与小象 300 亿 GMV 背后的生态协同比,传统商超的单兵作战仍显吃力。"
从南京社区云冰箱到利雅得的椰枣直供,小象超市用比特世界的算法重构了原子世界的零售逻辑。当去经销商化撕开 12% 成本黑洞,当前置仓日均 6000 单碾压传统商超,这场降维打击的本质是数字经济对传统商业范式的系统性颠覆。
零售业的未来天平上,一端是美团用 7.8 亿用户、745 万骑手和智能算法铸造的重型生态,另一端是传统企业转型服务商、打造人情化体验的轻量反击。唯一确定的是,当 30 分钟送达成为消费新常识,零售业百年不变的规则已被永久改写 而这场生死博弈的终局,将定义下一个十年的商业文明。
超市的货架从未如此空旷,而消费者的选择从未如此丰盛。当算法与人性在零售世界相遇,最终的赢家,必定是那些既懂效率密码,又怀温度初心的革新者。
本文封面图来源:小红书@福缘
提示:
*本文内容来自(ID:JSLS0532),不代表FoodTalks立场,转载请联系出处。
*资讯投稿与商务合作,请查看 ,并联系Bobo。
*如遇二维码失效无法加群,请联系工作人员Lemon(微信号:FBIF_Lemon)。
关注公众号点击获取更多
微信扫一扫

在即时零售领域,美团正力图复制出一个新的“拼多多”。

立足本地,不断探索创新业态。

美团前置仓业务“小象超市”已经在中东地区沙特利雅得AI Yasmin和Granada两个区测试上线,2025年会陆续完成利雅得其他区域覆盖。

拓城之外,另一种做增量的方式。




获取更多食品资讯与供需信息!